一、单选题
1.“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——在我们每一个人之中,造成一个社会的我,这便是教育的目的。”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目的观是( )
a.个人本位论 b.社会本位论 c.科学本位论 d.文化本位论
2.在小学《科学》教材中,先呈现动植物的基本知识,接着是与动植物有关的生态系统知识,再是与人类相关的生态系统知识,这种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属于(
)
a.直线式 b.螺旋式 c.并列式 d.循环式
3.学校在课外活动中举办安全教育报告会,这一活动形式属于( )
a.小组活动 b.学科活动 c.阅读活动 d.群众性活动
4.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( )
a.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.替代经验 c.言语暗示 d.情绪唤醒
5.学习困难综合征在( )中比较多见。
a.幼儿 b.初中生 c.小学生 d.高中生
二、简答题
简述影响概念形成与掌握的因素。
【参考答案解析】
一、单选题
1.b【解析】题干所述体现了社会本位论的观点。
2.b【解析】螺旋式是指在不同单元乃至阶段或不同课程门类中,使课程内容重复出现,逐渐扩大知识面,加深知识难度,即同一课程内容前后重复出现,前面呈现的内容是后面内容的基础,后面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不断扩展和加深,层层递进。题干所述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为螺旋式。
3.d【解析】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。群众性活动的方式有集会活动,竞赛活动,参观、访问、游览和调查,文体活动,墙报和黑板报,社会公益劳动等。安全教育报告会属于群众性活动。
4.a【解析】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最大。
5.c【解析】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。
二、简答题
(1)概念的定义性特征;(2)原型;(3)讲授概念的方式;(4)概念间的联系。